声振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我要加入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215|回复: 0

[其他相关] 谈一谈什么是力偶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11-6 13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我要加入

x
进入大学之后,第一次接触到了力偶的概念。很多同学对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,因为对物体施加力才是最直观的,也符合我们生活中的认识。初中、高中一直在讲牛顿定律,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平衡或改变运动状态,并没有涉及力偶。那什么是力偶?实际上,只有物体受两个及其以上的力作用时,才涉及到力偶的概念。

工程实践中的物体更多的是受到多个力的共同作用,也就是力系。不失一般性,我们研究两个力之间的关系就能反应出力系处理的整个过程。比如,求一个力系的合力,我们先求任意两个力的合力,然后把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合成,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得到整个力系的合力。在整个过程中,我们每次处理的实际上都是两个力之间的合成。

我们以平面中的两个力为例。平面中的两个力只可能存在两种位置关系,一种是相交,一种是平行。对于两个相交的力,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其合力的大小,这里不再过多介绍,以后找机会单独介绍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力的起源和发展。这里,我们重点讲一下两个平行力的合成。

讲力偶必须要从平行力的合成讲起。

平行力的合成
(1)两同向平行力的合成
1.png
图1 两同向平行力的合成
如图1所示,刚体在A点和B点受两个同向平行力F1和F2作用,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,在AB连线上加上一对平衡力F,并不改变刚体的受力效应。在A点的力F和F1合成为合力F3,在B点的力F和F2合成为合力F4,F3和F4作用线汇交于D点。实际上,根据力的可传性,D点的力F3与A点F3一样,由力F和F1构成,D点的力F4和B点F4一样,由力F和F2构成。显然,在D点左右两个水平力F是一对平衡力,可以去掉,最终的合力为R=F1+F2,方向与F1和F2平行。

合力的位置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来确定:A点的力三角形和三角形ACD相似,F1/CD=F/AC;B点的力三角形和三角形BCD相似,F2/CD=F/BC;结合两式,约去CD,则F1/BC=F2/AC。

同向平行力的合成法则
两同向平行力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力,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原两力大小之和,作用线与两力平行,并内分原两力的作用点为两段,使这两段的长度与原两力的大小成反比,合力的指向与原两力相同。

(2)两反向平行力的合成
2.png
图2两反向平行力的合成
如图2所示,刚体在A点和B点受两个大小不等的反向平行力F1和F2作用,且F2>F1。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,在AB连线上加上一对平衡力F,并不改变刚体的受力效应。在A点的力F和F1合成为合力F3,在B点的力F和F2合成为合力F4,F3和F4的作用线汇交于D点。实际上,根据力的可传性,D点的力F3与A点F3一样,由力F和F1构成,D点的力F4和B点F4一样,由力F和F2构成。显然,在D点左右两个水平力F是一对平衡力,可以去掉,最终的合力为R=F2-F1,方向与F2同向。

合力的位置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来确定:A点的力三角形和三角形ACD相似,F1/F=CD/AC;B点的力三角形和三角形BCD相似,F2/F=CD/BC;结合两式,约去CD,则F1/F2=BC/AC。

反向平行力的合成法则
大小不同的两反向平行力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力,这个合力的大小等于原两力大小之差,作用线与原两力平行,且在原两力较大一个的外侧,并外分原两力的作用点为两段,使这两段的长度与原两力的大小成反比,合力的指向与较大的外力相同。

这里特别需要注意,对于两反向平行力的合成,我们有一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大小不等的力。那两个大小相等的力有什么问题呢?若反向平行力F1=F2,则根据如上合成法则,合力大小R=0,且BC=AB*F1/R=∞(由于F2/F1=AC/BC,则F2/F1-1=AC/BC-1,即R/F1=AB/BC)。说明合力的作用点C不存在,所以该对平行力不能合成为一合力。

反向等大的平行力——力偶
综上所述,一对反向等大的平行力合力大小为零,位置在无穷远处,说明该对平行力不能合成为一合力。然而,实际中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一对反向等大平行力,如图3所示。并且这对平行力很明显会使物体有转动效应。针对反向等大的平行力,法国的力学家潘索(图4)最早提出了力偶的概念。
3.png
图3等大反向平行力应用

4.png
图4 潘索
这对反向等大的平行力(力偶),有几个独特的性质,介绍如下:

(1)该对反向等大平行力对任意一点O的合力矩为定值,与点O的位置无关,如图5所示,合力矩大小为力的大小与两力之间平行距离的乘积。故,针对该反向等大的平行力(力偶),又给定了一个力偶矩的概念。实验表明,(等大反向平行力)力偶对物体只能产生转动效应,且当力愈大或两力间的平行距离(力偶臂)愈大时,力偶使刚体转动效应就愈显著。因此,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:力偶中力的大小、力偶的转向以及力偶臂的大小。在平面问题中,将力偶中的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冠以正负号,作为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度,称为力偶矩,用M表示M(F)=±F•d。通常规定:力偶使物体逆时针方向转动时,力偶矩为正,反之为负。
5.png
图5 反向等大平行力的合力矩

(2)如图6所示,作用于刚体上的一对反向等大平行力(力偶M),其力的大小为F,力偶臂为d。根据两同向平行力的合成法则,A点的力F可以分解为两个同向平行力,这两个平行力满足F1+F2=F。假定F1作用于B点,F2作用于C点,则F1/AC=F2/d。另外,B点的力F和F1合成为F-F1=F2,那么B点的力F2和C点的力F2形成一个新力偶,且力偶矩为M=F2*(AC+d)=Fd,力偶矩保持不变。
6.png
图6 协调改变力和力偶臂的大小
即: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,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偶臂的长短,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。

(3)如图7所示,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偶M,其力的大小为F,力偶臂为d。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,在AB连线上加上一对平衡力T,对刚体的受力效应不变。A点的力F和T合成为F1,B点的力F和T也合成为F1,且F1=F/sinθ。可以通过改变施加平衡力T的大小来改变合力的方向角θ,从而改变合力F1的大小。显然,A点的力F1和B点的力F1同样构成一个力偶,其力偶臂为d•sinθ,力偶矩为M=F1•d•sinθ=Fd,力偶矩不变。此外,根据力的可传性,力偶还可以在其力作用线上任意滑动。因此,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,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转移。
7.png
图7 力偶的可转移性
即: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,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转移,且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偶臂的长短,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。

总结
力和力偶是静力学中两个基本要素。力偶与力具有不同的性质:
(1)力偶不能简化为一个力,即力偶不能用一个力等效替代。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平衡,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。
(2)力偶对其作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,与矩心位置无关。
(3)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,只要两力偶的力偶的代数值相等,则这两个力偶相等。这就是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。
根据力偶的等效性,可得出下面两个推论:
推论1: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,而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效应。
推论2: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,可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,而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效应。
由力偶的等效性可知,力偶对物体的作用,完全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。因此,力偶可以用一带箭头的弧线来表示如图8所示,其中箭头表示力偶的转向,M表示力偶矩的大小。
8.png
图8 力偶用带方向箭头表示

回复
分享到: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我要加入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联系我们|声振论坛

GMT+8, 2024-11-28 16:37 , Processed in 0.067484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